楼市调控不误家居市场扩容 卖场扩张暗藏隐忧(2)
摘要:继国家出台新一轮房产调控政策后,各地方相继出台更为苛刻的调控措施,以北京为首,上海、成都等省市先后加码调控力度,限购令、房产税,频发力的房产调控促使购房刚性需求对降价预期增强,观望情绪持续蔓延,家装行业及建材家居市场景气度将受到重大影响。 ...
新政下的市场扩容
“楼市调控的目的不是不让买房,而是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刘洋由此判断,家居市场将会进一步增容。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不断增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成了拯救家居市场的功臣。住建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按照2010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预计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总额超过8000亿元,2011年建设规模将在此基础上增加420万套保障性住房,新增投资超过6000亿元。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也从2008年的100万套到2009年的330万套,再到2010年的580万套。
“保障性住房让低收入人群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也为家居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这一商机开拓市场获取利润的同时,承担起社会责任,让中低收入人群真正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社会责任是商家和企业需要思考的。”王伟表示。
同时专家预计,按照10年一个装修周期计算,商品房已经大规模进入翻修阶段。当时的装修风格、家具物件已经满足不了现在的审美需求,也无法实现其功能目标,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王伟表示,中国国内近九成房屋“年岁已高”,这些住宅远远超过了“保质期”,或多或少都出现了管道漏水、瓷砖脱落和电线老化等各种“疑难杂症”。因此,改善性需求越来越明显,将成为家居建材一个新的消费增量。
王伟同时认为,如今购买受限,带动房屋租价上涨,一些过去空置的房屋将出现在租赁市场。“转售为租”的商品房势必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装修,家具市场空间进一步加大。
资料显示,目前在我国城市居民家庭中,整体家居拥有率仅有6.8%,这个数字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2%的平均水平。此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装饰行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有关专家预测,在未来5年时间内,我国将有2900万套整体家居的市场容量,平均每年580万套,我国整体家居市场今后3年至5年内将出现“井喷”现象。
卖场扩张暗藏隐忧
市场比利润更重要。面对不断增长的家居市场空间,“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让一些家居大卖场始终保持奔跑姿态。
3月5日,京城最古老卖场城外诚家居广场对外宣称,今年卖场规模将在原有营业面积基础上,再扩大5万平方米中式古典家具的新展区,至年底营业面积将达30万平方米。刘洋表示,“对卖场软硬件设施的改造仍在继续。”
此前,快速扩张终于让百安居这个巨头在2009年支持不住,关闭多家门店以求自保。
而对于卖场中的商户来说,这要承担更多“被扩张”的风险。德国柯诺KRONO欧家地板中国营销部总经理戴尚岗和欧神诺品牌部总经理廖宏华均表示,在销售额没有增加、利润压缩的前提下,店面还在不断增加,“被扩张”是行业真相。
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在微博上也力挺遭遇“被扩张”的企业,他表示:“对于有能力的企业来讲,市场永远不会饱和。不过,厂商如果盲目跟随卖场扩张,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会大量摊薄利润。本来企业的营销渠道就已经很分散了,厂商"被扩张"后还挺得住吗?”
专家表示,面对“被扩张”带来的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商家或采取薄利多销的大力度促销或干脆提高商品价格来应对,无论哪种方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眼下“被扩张”的问题,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罢了。